2007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戀戀部落]溫泉國小

上課日期/2007.10.19
學校名稱/溫泉國小
課程名稱/戀戀部落
授課老師/劉桐葆
上課地點/視聽教室、溫泉及建和社區
隨堂記錄/潘雯雯

<上課內容>




劉桐葆老師先以投影片方式介紹大知本地區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和地點,如受天宮、忠義堂、千歲橋等,以及當地的原住民傳說,如公主與鹿、卡地布石生人種等傳說故事,接下來約40分鐘實際帶小朋友到溫泉、建和等社區裡,走訪投影片中所介紹的各個景點,加深小朋友對於自己生長的社區的認識。

<學生上課情形>
由於劉老師介紹的地點很多都是在同學家附近,或是他們成長的地方,對小朋友們來說都是很熟悉的,所以反映非常良好,就像在和鄰居話家常般,到戶外上課時,同學們也都很守秩序,跟著劉老師,聽他介紹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小地方,更深入的認識自己生活的社區。

<課程檢討>
劉老師準備的授課內容十分豐富,但也許是因為小朋友都太熟悉這些地方,所以每介紹一個地點,都會不小心和小朋友聊起天來,導致有些地方講了太多題外話,有些部份就比較簡略帶過。

2007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戀戀部落]瑞源國小

上課日期/2007.10.18
學校名稱/瑞源國小
課程名稱/戀戀部落
授課老師/廖中勳
上課地點/四年級教室、鹿野鄉地標、瑞和老莿桐
隨堂記錄/林柔孜

<上課內容>




廖中勳老師先以powerpoint圖文介紹與認識鹿野鄉,如瑞源、瑞和、高台、瑞豐、鹿野等地質特性、各族由來與人口變遷和人口統計、各地區的農作特產、房屋建築特性(煙樓)與瑞源交通(船和鐵道)的演進等介紹。再走出戶外實際觀察瑞源的地形與河流並加以解說地形形成與河川改道等;還有沿路介紹瑞源特產,稻米與紅甘蔗。最後再到有名的莿桐樹作為課程的結束,讓學生觀察莿桐果子與廖老師解釋瑞源有名的老莿桐的保存與維護。

<學生上課情形>
廖老師上課內容有趣活潑,並備有小禮物送給回答問題的學生,小朋友非常踴躍發言。瑞源國小的學生對鹿野鄉的特色有相當地認識且上課認真,對於廖老師上課提問都能回答。只是有些學生都沒有去過廖老師介紹的地方,所以能到戶外教學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感到非常高興。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戀戀部落]信義國小

上課日期/2007.10.17
學校名稱/信義國小
課程名稱/戀戀部落
授課老師/吳筱帆
上課地點/視聽教室、紀念公園、東管處
隨堂記錄/陳栩奕

<上課內容>

信義國小大部分學生對於筱帆老師都不陌生,反而對我們台東劇團工作人員感到陌生。與學生稍微介紹藝教於樂的專案後,筱帆老師開始進行戀戀部落課程。

課程的開始老師先介紹部落著名的抗日事件-馬杓杓事件,從為什麼會有抗爭?抗爭路線?採取的行動以及最後結果?都做了一個詳細的解說。還播放了高淑娟老師將此事件改編成舞台劇的影片給小朋友觀賞。



進行了大約30分鐘的課室教學後,老師帶著學生到實地走訪。從學校出發第一站到麻荖漏紀念公園,筱帆老師說了一些紀念公園由來的故事,且說明公園木屋搭建好後要固定舉辦的傳統祭典,就接著前往東管處參觀。

東管處有幾間阿美族的傳統造屋,有一般家屋及祭屋,屋裡都還有一些傳統式的擺設,筱帆老師逐一介紹其差別及功用。



<學生上課情形>
學生對於自己部落的故事大約都能略知一二,但深入探討時大多都無法了解事件的經過。筱帆老師在解說時,學生挺專注的,尤其是在播放部落故事影片時,小朋友都很投入在劇情中。

在東管處休息,大家圍坐著說故事、聽故事。學生拿起麥克風說起故鄉的故事,雖然有些不完整,但經由筱帆老師的補充,學生收穫良多。

<課程檢討>
1.課程節奏安排可以再更緊湊,讓小朋友能集中注意力。
2.學生對於故鄉事物充滿好奇,但可能難得在課室外教學,學生感覺心情較為浮躁。